李永峰
7月15日下午,在每天例行的数据审核中,中油电能热电一公司技术监督部煤化验班班长房旭东发现一个煤样的挥发分数据,和数据库里的平均值作比对,结果相差很大。
“不行,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马上进行‘离群分析’,全面排查。”说完,他召集化验员,立刻启动“人、机、料、法、环”5方面“离群分析”机制,对各个步骤开展“回头看”。
“离群分析”就是分析化验的各个步骤,找出数据偏离正常范围的原因。“人、机、料、法、环”是房旭东总结出来的“人员”“机器”“原料”“方法”“环境”等5个方面,须在这当中查找原因,缺一不可。这是个细致活,检验时,每一道工序都不能出错。
很快,重复化验的结果,排除了机器、煤样和煤矿原料问题。温度和湿度都符合国标要求,现场环境也没问题。于是,他把矛头对准了人的操作和方法以及化验环节上。最终,问题指向一位化验员,她在操作时,没有将坩埚摆放好,偏离了居中位置。房旭东断定这个“不经意”是导致数据偏差的“元凶”。当天的数据“纠偏”成功。
第二天,化验时注意了这个细节,挥发分数据果然没有再出现“离群”。
房旭东从事煤化验工作21年,一直用“严”和“精”要求自己。
“煤质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入厂煤价,入炉煤则决定着碳排放指标,这都不是小问题,决定着电厂的发电成本和环保责任,我们班组得扛起这份担子。”房旭东坚定地说。
为了提高操作精细程度,他编制了《化验班标准化操作手册》,不断提升化验员的操作水平,并大胆提出了执行国标、高于国标的班组要求,把量热仪器正负40焦耳的误差值,缩小为正负5焦耳,标定仪器周期由三个月改为一个月一次,每周使用标准物质检验一次,标定数据从5个增加到7个。
“虽然我们的工作量增加了,可是数据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大大提升。”技术员孙青力满是自豪地说。房旭东坚持让“离群”的数据“归队”,上半年纠偏数据20次,确保煤质化验数据及时、准确。
长宏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